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未知
作者:计算机学院
日期:2025-04-01 16: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需求,面向区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生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和运维、渗透测试、企业信息化服务和办公自动化、前后端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工作及软硬件产品营销工作;具有协助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测试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网络搭建与运维能力、网络安全攻防能力、计算机应用和管理能力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以下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2、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
3、掌握平面设计和web前端开发的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4、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主流编程语言和软件设计方法,能够进行桌面应用、web应用和移动应用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5、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python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并能利用大数据库框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
6、掌握网络搭建和维护知识,能够进行小型局域网的安装、调试、管理、维护等,具备一定的网络搭建与运维能力及网络安全攻防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与学历
1.学制:本专业学制三年,在校修业年限五年。
2.学历:专科。
五、毕业学分
1.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32学分。
2.毕业条件: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毕业学分,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且不违反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需求,面向区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生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和运维、渗透测试、企业信息化服务和办公自动化、前后端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工作及软硬件产品营销工作;具有协助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与测试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网络搭建与运维能力、网络安全攻防能力、计算机应用和管理能力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以下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2、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
3、掌握平面设计和web前端开发的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4、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主流编程语言和软件设计方法,能够进行桌面应用、web应用和移动应用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5、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python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并能利用大数据库框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
6、掌握网络搭建和维护知识,能够进行小型局域网的安装、调试、管理、维护等,具备一定的网络搭建与运维能力及网络安全攻防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学制与学历
1.学制:本专业学制三年,在校修业年限五年。
2.学历:专科。
五、毕业学分
1.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32学分。
2.毕业条件: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毕业学分,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且不违反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