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企业管理、数据处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从事ERP咨询与实施、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商务智能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处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等工作,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1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信息技术、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1.2熟练掌握数学、英语、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1.3系统掌握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商务智能分析、Java程序设计、Web前端应用技术、数据分析与建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
1.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行业相关惯例与规则。
2.能力要求
2.1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分析、表达工程问题,并能选择、使用合适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
2.2具有良好的外语阅读与交流,较强的科技应用文写作、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2.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运维能力,能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对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施和运维;
2.4具有一定的编写软件代码的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编写符合规范的源程序;
2.5具有信息系统前端分析、设计能力,能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呈现较好的界面交互体验和较好的性能;
2.6具有知识自我快速更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技术快速发展需求;
2.7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信息系统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与学科发展同步。
3.素质要求
3.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2人文素养:具有自我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意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素养和效益观念。
3.4身心素养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稳定、向上、坚强、恒久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3.5职业素养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适应社会的职业素养。
三、培养特色
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务实高效等特点,秉持“能力输出、就业导向”的理念,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培养过程实现“3个对接”、“理实一体”、“教赛一体”,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企融合的才培养模式
秉持“能力输出、就业导向”的改革理念,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ERP行业标准、通过与企业共建课程、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等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课堂,校企共建真实ERP职场环境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围绕需要“1+X”证书制,满足核心取证需要,精选建材与教学内容,在实施校内考核的同时,参加企业在线业务水平测试或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得企业就业面试资格,实现课程考核与职业证书、就业入职对接。
(二)“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课程导入、项目实施驱动为依托,通过“思、问、练、评”四个步骤实施教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实战项目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搭建偏向“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入企业工程师和真实项目案例,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赛一体”的创新实践
强化创新实践,构建以职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个课堂(教室、实验室、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突出课外,坚持参加ERP行业技能大赛、信息系统设计和运维大赛、学科创新大赛,形成教赛一体的实践新格局,促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
(一)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核心课程:管理学、运营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信息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商务智能分析、计算机网络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五、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
标准学制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六年。
(二)学位
学科门类:管理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毕业条件
(一)学分学时
本专业共计2684学时。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获得毕业要求的最低17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69学分,1204学时,专业教育课程104学分,1480学时,自主学习和拓展实践教育课程 6学分。
(二)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且不违反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
七、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获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