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计算机学院各教研室召开科研工作暨数字资源课程建设研讨会

来源:计科教研室、数据科学与信息管理  作者:庞姚 张航旗 王兴友     日期:2024-11-11 15:36
       为了确保计算机学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和数据科学与信息管理教研室于2024年11月13日下午2:30在2教召开了科研工作和数字资源课程建设研讨会。
       计科教研室主任李爱华主任对过去一段时间教研室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强调了科研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她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她指出,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在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科研团队协作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等。
       软件工程教研室石彬主任对研讨会的主题和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整合数字资源,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就数字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展望。大家一致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课堂互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或课程特色,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前沿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物联网工程教研室谢治军主任详细阐述了期中教学检查的情况,强调了管理课堂的重要性。谢主任说明本学期考核指标,总体完成度不高,需要老师们继续努力,按照学期初的安排完成各项工作。在科研方面,要求教师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随后,杨居义教授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如何修正人才培养方案矩阵。杨教授强调重点核查一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支撑课程的匹配度,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适应,毕业要求的1个观测点或指标点一般由2-5门课程支撑为宜,每门课程支撑2-4个观测点或指标点为宜,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性实践课、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课程支撑3-6个观测点或指标点为宜。
       数据科学与信息管理教研室杨开林主任带领教研室老师围绕科研项目选题、科研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都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建议要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研究优势,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科研项目。总结科研方面的重点是:1.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们跨学科、跨部门合作,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3.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为专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全体教师将携手努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促进了学院专业教学资源的创新探索,也为未来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思路,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未来,各教研室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学科建设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版权所有©四川工商学院      |       地址:成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学院街65号 邮编:611745 眉山校区:眉山市眉州大道岷东段9号 邮编:620000
联系电话:028-87953079      |       邮箱:jsjxy@stbu.edu.cn       |      技术支持:四川工商学院教育技术与设备处